财政预决算公开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财政预决算公开 > > 正文

关于邓州市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文章来源:未知  添加时间:2015-10-27 16:41  阅读:


                                                                                                                              ——2015年3月1日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熊成有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财政部门按照全市经济工作“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的总基调,克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一些趋势性变化给财政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进一步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全面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全力保障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圆满完成了全年预算任务。
(一)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情况。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0667万元,为预算的103.5%,增长19%。其中: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1811万元,为预算的103.1%,增长23.5%。分项完成情况:全市地方税收收入完成80308万元,为预算的103.6%,增长19.9%。其中:增值税地方级完成5568万元,增长41.5%;营业税完成32376万元,增长21.9%;企业所得税完成6007万元,增长16.3%;个人所得税完成1665万元,下降26.3%。全市非税收入完成30359万元,增长16.6%。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6%。
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情况。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511528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8.7%,增长10.1%。其中: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472244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8.6%,增长10.6%。主要支出完成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37674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9.8%,下降31%;教育支出完成107425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4.7%,增长0.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67433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增长8.9%;医疗卫生支出完成8238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增长25.1%;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89638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下降5.7%。
3基金预算收支情况。全市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入完成43675万元,为预算的73.6%,下降57.3%。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38311万元,下降59.6%。全市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支出完成53481万元,为预算的97.4%,下降68.4%。
(二)2014年预算执行效果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2014年,全市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有关决议,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增进群众福祉以及深化财政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
1、财政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全市财力总规模超过51亿元,其中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1亿元,政府用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支配资金不断增加,财政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一是把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强化形势分析,强化协调组织,强化督导落实等收入组织措施,建立产业集聚区企业及重点项目税收台账,对纳税在5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逐月分析生产经营状况和税收变化原因,一方面为企业创造守法经营的环境,一方面支持税务部门依法治税。在加强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的税收管理的同时,深入挖掘地方税种的征收潜力,组织开展所得税税源调查、发票专项检查、房地产行业税收检查,加强对征管薄弱行业的管理。认真落实《河南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加强非税收入征收和使用各个环节的监管,非税收入法制化、规范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二是把向上争取资金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上级转移支付制度“增一般、减专项、提绩效”的主要改革方向,把工作重点放在争取一般性转移支付上来。通过强化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和要素保障,加强与上级的衔接和沟通,密切跟踪相关政策动态,全年向上争取资金41.8亿元。其中争取均衡性转移支付、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城乡一体化转移支付和中央代发地方债券等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11.9亿元,增长10.4%,提高了财政保障能力。三是把财政支出的均衡有效作为政策精准调控的重点。全市公共预算支出达到51.15亿元,支出规模在10个省直管县中位居第2位。通过科学界定财政作用边界、科学编制部门预算,落实预算执行主体责任和考评机制,将预算执行主要环节时限进行量化考核,建立预算支出责任制和督导通报制度等措施,支出均衡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有关规定,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努力控制一般性支出,把财力集中到保正常运转、办民生实事、解发展难题上来,全市三公经费下降21%,民生支出增加15.8%。
2、多措并举服务经济发展。坚持围绕市委政府重点推进的大事要事和经济运行薄弱环节,实施一系列财政调控政策措施。将全市184户企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落实资金86.5万元用于过渡时期财政扶持政策,为7家企业办理增值税资源综合利用退税4954.4万元。争取企业发展资金330万元,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投入资金2亿元支持产业集聚区提升载体功能,推动产业集聚区“三上一提高”。向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增加资本金4500万元,增强了对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的担保能力。多渠道筹措重点项目建设资金,争取国家开发银行8亿元15年期的长期贷款用于团结中路棚户区改造,实现了财政融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突破。全年城建支出达到14亿元,支持了六城联创和重点城建工程项目。
3、增加民生投入成效显著。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财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根据省财政厅的统计口径,全年我市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达到43.3亿元,为公共财政预算的84.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一是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全市教育支出10.74亿元,增长0.8%。拨付资金6.42亿元,落实全市教师工资待遇和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筹措资金5437万元,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同时改善接收农民工子女较多、设施薄弱的城区学校条件,新建和扩建部分城区小学。争取香港言爱基金会援建资金1000万元、市财政配套2000万元,新建九年一贯寄宿制公办邓州思源实验学校。投入资金500万元用于职业技术学院前期筹建工作。拨付资金1463万元,落实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制度,确保国家资助政策落到实处和资金安全运行。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和就业体系。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74亿元,增长8.9%。征收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96529万元,监督发放86194万元,确保各类对象足额领取到应享受的社会保险待遇。落实资金1.7亿元,保障了2万名城市低保、6万名农村低保和1.27万名五保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提高了五保对象的集中供养率。拨付资金5511万元,确保1.34万名抚恤对象按照标准领取生活补助资金,落实义务兵优待政策,保障全市1128名孤儿的基本生活。拨付就业资金1880万元,确保各项就业补助政策落实到位。三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市医疗卫生支出8.24亿元,增长25.1%。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280元提高到320元,基本公共服务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0元提高到35元。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5013万元,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向城乡居民开展专项服务。安排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补助资金706万元,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投入资金1667万元,落实了艾滋病患者的医疗救治、生活救助和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政策。四是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年住房保障支出1.56亿元,增长86.2%。投入资金1.63亿元(含上级补助和土地出让收益),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和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安排土地出让收益2206万元和地方政府债券支出4500万元用于团结中路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补助资金1962.5万元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改善了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推进了城镇化建设。
4、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有力。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集中财力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加快提升农业发展水平。首次通过“财政惠民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2.49亿元,落实良种补贴资金4663万元,拨付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3177万元和小麦“一喷三防”资金1110万元,助力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争取财政资金2872万元,抓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机会,进一步挖掘项目区粮食增产潜力。争取产粮大县奖励资金7989万元、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1017万元和产油大县奖励资金2135万元,促进我市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投入资金2042.5万元,对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进行奖补。整合美丽乡村建设资金2525万元、争取京豫对口协作项目资金840万元、市级预算安排资金7187万元,推进了习营村、上营台湾村等14个美丽乡村试点建设,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供给村级经费3497.7万元,保证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5、依法理财水平全面提高。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把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贯穿于财政改革发展全过程。以新修订的预算法为重点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细化公用经费定额标准。首次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推进非税收入征管系统建设,非税收入征管质量迈上新台阶。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覆盖到市乡两级所有预算单位,全年支付资金总额46.48亿元(含以前年度结余资金),直接支付的比例达到87%。加强公务支出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经市委政府批准,将全市财政供养单位公用经费标准在上年基础上减少10%。制定了机关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等6个管理办法,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供了制度保障。公务卡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市乡所有预算单位基本实现了办卡和刷卡的全覆盖。狠抓财政两基建设,推广实施《河南省县乡基层财政基本业务管理操作规程》,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加强国库管理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完善政府采购和投资评审制度,全年实现政府采购金额6.66亿元,资金节约率为13.2%;评审项目资金21.85亿元,审定18.48亿元,审减率为15.4%。不断强化监督职能,组织开展了财政专项资金、会计信息质量和基础工作检查、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及时发现、纠正和查处了一批违规违纪问题,促进了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2014年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是市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悉心指导的结果,是各部门、各乡镇、各企业共同努力、狠抓落实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政发展质量和效益仍不够高,税收增长乏力对财政收入组织工作产生很大压力,收入增速放缓与支出刚性增长矛盾突出。二是财务管理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仍相对薄弱,部分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内控机制尚不健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三是财政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推进改革的力度必须加大,财政监督检查的盲区依然很多,覆盖面需要进一步扩大,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对此,我们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恳请各位代表、委员一如既往地给予指导和支持。
二、2015年财政预算安排草案
2015年是新预算法实施的第一年,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面做好各项财政工作意义重大。
(一)2015年财政形势
2015年全市面临的发展环境依然错综复杂,财政减收增支因素十分突出,改革任务异常繁重。收入方面: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工业企业税收贡献率下降,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税收贡献尚有待提高,将制约财政收入增长。财政收入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已经明朗,“营改增”扩围等结构性减税政策影响持续深入,落实普遍性降费措施将减少一部分收入。支出方面:财政用于建立和调整各层次养老保险标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服务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教育、环境保护投入等增支政策较多。支持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增加投入,加上上级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对地方补助支出增幅下降,对我市争取转移支付资金将产生较大影响。在看到困难的同时,更应该看到财政工作面临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夯实我市经济社会稳中求进的发展基础。二是国家增强需求对经济的拉动力,加大城镇化发展、农业水利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能够激发投资需求对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我市人口众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服务类消费日渐增加,能够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三是随着加快省直管县发展的50条意见进一步落实,我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开展“四区”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的推进,人力土地等要素保障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不断显现,为我市带来多维度的经济效应。这些都为进一步增强财政实力创造了新的动力和条件。
(二)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
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税收与非税收入政策变动等因素,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增长目标为15%。
(三)2015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
12015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对经济财政工作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强支撑、控风险、惠民生;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坚持依法理财,加强财政管理,强化预算监督,健全运行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2015年预算编制原则:依法理财,统筹配置,突出重点,保障民生,勤俭节约,透明公开。具体编制中,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预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按照预算管理职责、预算编制程序、收支范围和内容等要求编制预算,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坚持统筹配置,加大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统筹力度,实现“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坚持突出重点,围绕市委工作部署,坚持有保有压,集中财力投向关系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有计划、分步骤地解决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升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坚持保障民生,坚持民生优先方向,切实保障教育、农业、住房、医疗卫生等方面支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勤俭节约,加强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衔接,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建立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长效机制,逐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坚持透明公开,推进综合预算管理,统筹安排各项资金;细化预算编制,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提高预算编制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推进预决算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四)2015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
1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27270万元,增长15%。其中:国税部门拟安排9840万元,增长15.1%;地税部门拟安排83060万元,增长15.8%;财政等部门非税收入拟安排34370万元,增长13.2%。按市乡级次分,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98078万元,乡镇安排29192万元。
按现行财政体制算账,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税收返还、均衡性转移支付以及结算补助和上解,减去体制上解和补助下级支出后,市级财力为334061万元。比2014年预算财力增加17861万元,增长5.6%,全部安排支出。
支出结构情况是:基本支出94526万元,占财力的28.3%;各类配套支出132164万元,占财力的39.6%;事业发展等项目支出107371万元,占财力的32.1%。主要项目安排情况是:教育支出90637万元,同口径增长27%;科技支出1262万元,同口径增长7.2%;农林水事务支出32007万元,同口径增长36.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0665万元,同口径增长6%;医疗卫生支出73999万元,同口径增长0.6%;节能环保支出2510万元,同口径增长23%;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0979万元,同口径增长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1083万元,同口径增长7.3%;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2433万元,同口径增长10.3%;预备费4000万元,占财力支出的1.2%。各部门2015年“三公”经费预算按不高于2014年支出控制数编制,安排11931万元。
2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2015年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拟安排52590万元,全部安排支出。加上上年结转项目后,全年市本级基金支出拟安排53808万元,主要包括土地出让金净收益拟安排51915万元,扣除土地出让业务费后,全部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3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2015年全市社保基金收入拟安排154720万元,支出预算143054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5531万元,支出39159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2389万元,支出21083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1086万元,支出960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入68575万元,支出68525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4371万元,支出3282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925万元,支出1203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201万元,支出458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641万元,支出195万元。
4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2015年,市级首次正式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拟安排500万元。支出预算按以收定支的原则编制,主要用于对市本级投融资平台发投公司的资本金注入。
三、2015年财政重点工作
2015年,我们认真按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把深化改革贯穿财政工作全过程,主动适应新常态,准确把握新机遇,奋力开创新局面。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创新资金保障机制,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把城镇化作为扩大投资、稳定增长、调整结构和惠及民生的综合性举措,支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税政策。运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争取省财政安排的新型城镇化转移支付,推进促进农民进城措施的落实,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建立多元化城镇化筹资机制。研究探索并积极争取设立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实现与省财政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的母子联动。积极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围绕城市基础设施扩能增效工程,筛选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示范项目,提升城镇载体能力。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功能提升。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湍北新区启动区内道路桥梁、广场公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中心城区道路、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四馆一中心、范仲淹公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和体育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启动城区河道清洁工程和城中村改造项目。支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打造魅力宜居中心城区。支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提高农村宜居水平。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与有关金融机构合作,加快实施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统筹统还融资计划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计划,坚持“补砖头”与“补人头”相结合,逐步以实物保障为主转向建设和租赁补贴并举。利用PPP模式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盘活存量房,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二)围绕主导产业培育,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努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落实扶持产业集聚区发展等政策措施,筹措资金完善集聚区内配套设施建设,推进标准化厂房二期工程和纺织服装标准化厂房建设,启动集聚区内的村庄迁并和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支持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提升集聚区承载能力。健全完善企业服务直通车制度,继续实施一费制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优化投资的财税政策环境,确保产业集聚区企业顺利发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完善财政扶持政策体系,遴选一批企业进入全省先进制造业产业发展基金扶持项目库。从2015年起,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3000万元作为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提质增效。发挥政策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作用,强化融资担保功能,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继续清理规范收费基金项目,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弥补服务业发展短板。把支持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点,用足用好“营改增”政策,减轻服务业税收负担,吸引更多资源特别是民间资本向服务业聚集。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推动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医疗卫生、教育培训、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提速度、扩规模。利用推进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发展的财政政策,鼓励“两区”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开放招商和环境保护。支持推进大招商活动和对口协作工作开展,争取更多政策资金和重点项目落户我市。完善财政保障机制,以治理大气雾霾为重点,深入实施蓝天、碧水、乡村清洁和城市河流清洁行动计划,加快林业生态市提升工程。
(三)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稳粮、提效、转型”为重点,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支持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全面落实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的财政政策,推广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风险补偿等试点经验,培育壮大一批新型经营主体。争取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积极培育经营性服务组织,加快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落实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费用补助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发展。支持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统筹资金支持高标准粮田、土地整理、农业产业化集群、生态农业园区等项目建设,支持深松整地和秸秆还田等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实现稳粮保粮和富民强市的双赢。落实各类涉农补贴、产粮产油大县奖励等政策,加快实施水利重点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小型水库加固、引丹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等工程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加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支撑水平。支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按照中央和省财政每亩补助l5元的标准,支持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完善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抓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积极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工作。继续推进扶贫资金管理机制改革,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四)完善民生保障机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集中财力办好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受益的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支持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落实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提高职业培训质量。落实好失业保险稳岗补贴、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等政策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实施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计划、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计划、普通高中改造计划、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提高普通高中和中职学生助学金标准。进一步完善落实促进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按照10%的幅度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水平,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认真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工资调整有关工作。组织实施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和优化工资结构,适当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和基层人员收入水平。筹措在县以下机关实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改革所需资金。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并将个人缴费标准由每人每年90元提高到l20元。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从人均35元提高到40元。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继续支持市中医院新院和疾控中心项目建设。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实施城乡一体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原则,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继续增加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临时救助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补助资金,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适时调整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政策。积极做好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管理工作。推动文化改革发展。深入开展农村文化建设活动,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支持舞台艺术创作和县级数字影院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支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建立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
(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激发财政发展活力。根据预算法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为主体,以优化预算执行流程和强化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为两翼,着力完善财政改革。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快推进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支出标准在预算编制和管理中的基础支撑作用。推进全口径预算编制、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全面清理规范财税优惠政策。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建立结转结余资金清理机制,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扩大绩效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价覆盖面,注重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扩大预决算公开范围,进一步细化公开内容。优化预算执行流程。严格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公务卡制度,健全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把地方政府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妥善处理存量债务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切实发挥财税改革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性支撑作用,积极支持深化其他领域改革。狠抓收入组织工作,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坚持厉行节约,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
(六)加强法治财政建设,提高财政管理效能。深入学习贯彻新预算法、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等,全面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加强财政内控体系建设。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依法理财能力和水平。按照权责一致、有效制衡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原则,制定内部控制基本制度,着重防控法律、政策制定、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公共关系、机关运转、信息系统管理、岗位利益冲突等风险,通过流程再造,建立起对各类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机制。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综合采取事前评估、投资评审、绩效评价、政府采购、财政监督、信息公开等多种监督管理手段,建立全方位、多角度、动态化的财政资金监管体系。严格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严肃查处违反条例的行为。主动接受市人大、政协、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提高财政政策信息的透明度,使财政资金在阳光下运行,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发挥。
各位代表,2015年全市财政改革发展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深化改革,务实重干,攻坚克难,在实际工作中努力争取更好的结果,让财政工作在建设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的进程中更加出
彩!
各位代表,2015年全市财政改革发展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深化改革,务实重干,攻坚克难,在实际工作中努力争取更好的结果,让财政工作在建设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的进程中更加出彩!
 
附件:1.2014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情况表
2.2014年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情况表
3.2014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情况表
4.2014年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情况表
5.2015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计划表(草案)
6.2015年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计划表(草案)
7.2015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计划表(草案)
8.2015年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计划表(草案)
附件1:
2014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情况表
单位:万元
预算科目 2014年
完成数
2013年
完成数
增长% 备注
合   计 110667 93017 19.0  
1、增值税25% 5568 3936 41.5  
2、营业税 32376 26555 21.9  
3、企业所得税 6007 5164 16.3  
4、个人所得税 1665 2259 -26.3  
5、资源税 507 685 -26.0  
6、城市维护建设税 3126 2290 36.5  
7、房产税 880 581 51.5  
8、印花税 596 342 74.3  
9、土地使用税 2733 2028 34.8  
10、土地增值税 3964 2037 94.6  
11、车船税 783 908 -13.8  
12、烟叶税 1802 2143 -15.9  
13、农业两税 20301 18053 12.5  
14、专项收入 2104 1793 17.3  
15、行政性收费 14150 12850 10.1  
16、罚没收入 9833 10065 -2.3  
17、国有资产收益 4214 1297 224.9  
18、其他收入 58 31 87.1  
 

附件2:
2014年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情况表
单位:万元
预算科目 2014年
完成数
2013年
完成数
增长% 备注
合   计 81811 66268 23.5  
1、增值税25% 3671 2679 37.0  
2、营业税 21599 15970 35.2  
3、企业所得税 4866 4382 11.0  
4、个人所得税 724 1601 -54.8  
5、资源税 199 104 91.3  
6、城市维护建设税 2711 1919 41.3  
7、房产税 849 539 57.5  
8、印花税 474 302 57.0  
9、土地使用税 2515 1809 39.0  
10、土地增值税 3780 1849 104.4  
11、车船税 204 333 -38.7  
12、烟叶税        
13、农业两税 14340 13442 6.7  
14、专项收入 1738 1431 21.5  
15、行政性收费 10977 9615 14.2  
16、罚没收入 9650 9254 4.3  
17、国有资产收益 3480 1025 239.5  
18、其他收入 35 14 150.0  
 

附件3:
2014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情况表
单位:万元
预算科目 2014年
完成数
2013年
完成数
增长% 备注
合   计 511528 464646 10.1  
1、一般公共服务 37674 54620 -31.0  
2、国防 467 180 159.4  
3、公共安全 21701 16528 31.3  
4、教育 107425 106569 0.8  
5、科学技术 2364 5498 -57.0  
6、文化体育与传媒 4631 2265 104.5  
7、社会保障和就业 67433 61945 8.9  
8、医疗卫生 82380 65870 25.1  
9、节能环保 21491 8027 167.7  
10、城乡社区事务 10735 8856 21.2  
11、农林水事务 89638 95053 -5.7  
12、交通运输 33567 16909 98.5  
1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事务 1406 1511 -6.9  
14、商业服务等事务 2218 2416 -8.2  
15、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 1998      
16、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 2975 4063 -26.8  
17、住房保障支出 15575 8365 86.2  
18、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 4755 5408 -12.1  
19、其他支出 3095 563 449.7  
 

附件4:
2014年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情况表
单位:万元
预算科目 2014年
完成数
2013年
完成数
增长% 备注
合   计 472244 426869 10.6  
1、一般公共服务 17991 31286 -42.5  
2、国防 467 180 159.6  
3、公共安全 21701 16528 31.3  
4、教育 106148 104458 1.6  
5、科学技术 2365 498 374.9  
6、文化体育与传媒 4194 1926 117.8  
7、社会保障和就业 64838 59129 9.7  
8、医疗卫生 78938 65869 19.8  
9、节能环保 20892 7585 175.4  
10、城乡社区事务 5316 6611 -19.6  
11、农林水事务 84136 90170 -6.7  
12、交通运输 33567 16909 98.5  
1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事务 1406 1511 -7.0  
14、商业服务等事务 2218 2416 -8.2  
15、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 1998      
16、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 2975 4063 -26.8  
17、住房保障支出 15424 8365 84.4  
18、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 4755 5408 -12.1  
19、其他支出 2915 3957 -26.3  

附件5:
2015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计划表(草案)
单位:万元
预算科目 2015年
预算数
2014年
完成数
增长% 备注
合   计 127270 110667 15.0  
1、增值税25% 6369 5568 14.4  
2、营业税 37985 32376 17.3  
3、企业所得税 6271 6007 4.4  
4、个人所得税 1760 1665 5.7  
5、资源税 600 507 18.3  
6、城市维护建设税 3600 3126 15.2  
7、房产税 1000 880 13.6  
8、印花税 700 596 17.4  
9、土地使用税 3260 2733 19.3  
10、土地增值税 4000 3964 0.9  
11、车船税 1000 783 27.7  
12、烟叶税 1500 1802 -16.8  
13、农业两税 24855 20301 22.4  
14、专项收入 2300 2104 9.3  
15、行政性收费 16400 14150 15.9  
16、罚没收入 11610 9833 18.1  
17、国有资产收益 4000 4214 -5.1  
18、其他收入 60 58 3.4  
 

附件6:
2015年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计划表(草案)
单位:万元
预算科目 2015年
预算数
2014年
完成数
增长% 备注
   98078 81811 19.9  
1、增值税25% 4416 3671 20.3  
2、营业税 25420 21599 17.7  
3、企业所得税 5692 4866 17.0  
4、个人所得税 865 724 19.5  
5、资源税 235 199 18.1  
6、城市维护建设税 3250 2711 19.9  
7、房产税 970 849 14.3  
8、印花税 550 474 16.0  
9、土地使用税 2900 2515 15.3  
10、土地增值税 3880 3780 2.6  
11、车船税 230 204 12.7  
12、烟叶税        
13、农业两税 19585 14340 36.6  
14、专项收入 2090 1738 20.3  
15、行政性收费 12795 10977 16.6  
16、罚没收入 11200 9650 16.1  
17、国有资产收益 3960 3480 13.8  
18、其他收入 40 35 14.3  
 

附件7:
2015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计划表(草案)
单位:万元
预算科目 2015年
预算数
其  中 2014年
预算数
其 中 预算数
增长%
同口径
增长%
本级财力安排支出 上级专项补助 本级财力安排支出 上级专项补助
合   计 369721 270867 98854 349288 235439 113849 5.9 15.0
1、一般公共服务 40662 40653 9 36519 36499 20 11.3 11.4
2、国防 209 209   195 195   7.1 7.1
3、公共安全 17624 15006 2618 16335 14268 2067 7.9 5.2
4、教育 91914 80752 11162 92091 64692 27399 -0.2 24.8
5、科学技术 1262 1262   1177 1177   7.2 7.2
6、文化体育与传媒 2870 2300 570 2632 2029 603 9.1 13.4
7、社会保障和就业 53260 25527 27733 49364 23553 25811 7.9 8.4
8、医疗卫生 77441 29603 47838 71557 29011 42546 8.2 2.0
9、节能环保 2510 2338 172 2140 1902 238 17.3 23.0
10、城乡社区事务 24882 24882   22458 22458   10.8 10.8
11、农林水事务 36255 27937 8318 36642 22025 14617 -1.1 26.8
12、交通运输 5760 5326 434 5701 5307 394 1.0 0.4
1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 1498 1498   611 507 104 145.2 195.5
14、商业服务业等事务 627 627   615 565 50 2.0 11.1
15、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 120 120            
16、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 3446 3446   3120 3120   10.5 10.5
17、住房保障支出 2983 2983   350 350   752.1  
18、粮油物资管理事务 167 167   154 154   8.5 8.5
19、其他支出 6232 6232   7628 7628   -18.3 -18.3
 
 

附件8:
2015年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计划表(草案)
单位:万元
预算科目 2015年
预算数
其 中 2014年
预算数
其 中 预算数
增长%
同口径
增长%
本级财力安排支出 上级专项补助 本级财力安排支出 上级专项补助
合   计 334061 235207 98854 316200 202351 113849 5.6 16.2
1、一般公共服务 20979 20970 9 19995 19975 20 4.9 5.0
2、国防 209 209   195 195   7.1 7.1
3、公共安全 17624 15006 2618 16335 14268 2067 7.9 5.2
4、教育 90637 79475 11162 89980 62581 27399 0.7 27.0
5、科学技术 1262 1262   1177 1177   7.2 7.2
6、文化体育与传媒 2433 1863 570 2292 1689 603 6.2 10.3
7、社会保障和就业 50665 22932 27733 47448 21637 25811 6.8 6.0
8、医疗卫生 73999 26161 47838 68557 26011 42546 7.9 0.6
9、节能环保 2510 2338 172 2140 1902 238 17.3 23.0
10、城乡社区事务 21083 21083   19642 19642   7.3 7.3
11、农林水事务 32007 23689 8318 31959 17342 14617 0.1 36.6
12、交通运输 5760 5326 434 5701 5307 394 1.0 0.4
1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 1498 1498   611 507 104 145.2 195.5
14、商业服务业等事务 627 627   615 565 50 2.0 11.1
15、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 120 120            
16、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 3446 3446   3120 3120   10.5 10.5
17、住房保障支出 2983 2983   350 350   752.1 752.1
18、粮油物资管理事务 167 167   154 154   8.5 8.5
19、其他支出 6053 6053   5930 5930   2.1 2.1